要
最近,关于新高考“6选3”模式将转变为“3+1+2”模式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。让不少关注新高考的家长、孩子和老师感到措手不及。那么“3+1+2”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
最近,关于新高考“6选3”模式将转变为“3+1+2”模式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。让不少关注新高考的家长、孩子和老师感到措手不及。那么“3+1+2”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
这几天,关于辽宁“高考改革3+3”相关的信息可谓有了进一步的发展,从确定辽宁成为改革的省份,到选课考试通知的公布,再到中华学习辅导网小编刚整理收集到的“辽宁3+1+2”,整个过程的等待还是比较漫长的。
把“3+3”改为“3+1+2”
在增强选择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,避免弃难就易,造成物理等科学素养的下降。等级性考试“3+3”的制度设计在较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,但也带来了等级赋分制所导致的学生避考物理的现象。
因此,专家提出在选考学科中,将物理、历史作为必选科目,学生必须至少选择其中一门报考,这等于给偏文、偏理的考生一个选择的自由。同时,对物理、历史两门限选科目计120分,采用原始分计分。
这样,首先解决了区分度不够的问题;其次,加强了物理、历史两门学科的学科地位;再其次,同科目因为难度不同导致原始分不可比的问题大为缓解。
另有消息指,多个省份新高考也可能实行“3+1+2”模式。其中,相关媒体报道,重庆新高考将实行“3+1+2”模式。中华学习辅导网小编带着疑问去查看了下教育官网,并未发现重庆官媒下发有关“3+1+2”新高考相关文件。但从内部得到消息,这个政策大概率是真的。
并且,今年实行新高考的8个省市,可能均采取“3+1+2”这个大的框架,并自行修订细节,例如,江苏研议的方案是:统考语数外,语文、数学各150分,外语120分;理科物理、化学各120分,从生物、历史、地理、政治4科中选1科90分;文科政治、历史各120分,从地理、物理、化学、生物4科中选1科90分;总分750分。小编认为,这个折中的方案很好!
辽宁省最新高考改革核心变化
1、选科:3(语数外)+1(物理、历史任选1)+2(化学、生物、政治、地理任选2)。
2、合格性考试合格后方可参加等级性考试。
3、外语听力两次考安排在高三上学期(同日进行)2024年起计入总分。
4、按照首选科目(物理或历史)分别下招生计划,划控制线录取。
5、合格性考试一年两次,上下学期未进行。初试高一下(6月)进行不得超过4科。高二上、高二下、高三上均安排合格性考试。
6、等级性考试安排在统一高考后进行。
7、首选科目以原始分计入总分,再选科目以等级分计入总分。
高考很重要,甚至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命运。高考改革每一步都很重要,希望少一些闹剧,多一些成果吧!
该如何应对“3+1+2”?
选择权的减少实际上加剧了选课难度
很多家长认为,从20种组合变为12种组合,减轻了家长的工作量,但实际上不是的。因为原本不存在的不同科目之间的分数直接对比的问题,被新政策“折腾”了出来。那么就是上面的提过的那种窘境。如果一个专业既不限制物理又不限制历史,怎么办?
因为这两个科目之间的分数完全没有参照性,所以家长们必须认真评估孩子的学科优势,以获得竞争优势。而在原来的“6选3”中,这根本不需要太去考虑。(因为没法考虑,变数太大)
这种情况下,除了要考虑学生专业的选择之外,学科竞争里,也就是能拿到的分数也需要着重考量,相对位置不再是唯一标准,绝对性的学科优势也很重要。
以不变应万变,生涯规划是唯一出路
不过,其实无论怎么变化,面对新高考,做好生涯规划是不变的应对方法。因为无论怎么变,专业与学科对应这个大原则是不会变化的,那么选择确定专业方向、确定专业方向之后,再倒推学科组合才是正途。因为如果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不符,那么无论什么样的学科优势也没有用,因为这属于舍本逐末,是逐小利放弃大利。
新高考改革是机遇,亦是挑战。新高考带来了更大的选择空间,更全方位的评价机制,意味着同学们从高一踏入校园的那一刻,便面临着“抉择”和“规划”。因此,考生家长们务必认识到生涯规划的重要性。